6.17-对称二叉树

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4年10月21日 早上

101. 对称二叉树

题意描述:

给你一个二叉树的根节点 root , 检查它是否轴对称。

示例 1:

img

1
2
输入:root = [1,2,2,3,4,4,3]
输出:true

示例 2:

img

1
2
输入:root = [1,2,2,null,3,null,3]
输出:false

提示:

  • 树中节点数目在范围 [1, 1000]
  • -100 <= Node.val <= 100

进阶:你可以运用递归和迭代两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思路:

首先想清楚,判断对称二叉树要比较的是哪两个节点,要比较的可不是左右节点!

对于二叉树是否对称,要比较的是根节点的左子树与右子树是不是相互翻转的,理解这一点就知道了其实我们要比较的是两个树(这两个树是根节点的左右子树),所以在递归遍历的过程中,也是要同时遍历两棵树。

那么如何比较呢?

比较的是两个子树的里侧和外侧的元素是否相等。如图所示:

101. 对称二叉树1

那么遍历的顺序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本题遍历只能是“后序遍历”,因为我们要通过递归函数的返回值来判断两个子树的内侧节点和外侧节点是否相等。

正是因为要遍历两棵树而且要比较内侧和外侧节点,所以准确的来说是一个树的遍历顺序是左右中,一个树的遍历顺序是右左中。

但都可以理解算是后序遍历,尽管已经不是严格上在一个树上进行遍历的后序遍历了。

其实后序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回溯,当然这是题外话,讲回溯的时候会重点讲的。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递归法的代码应该怎么写。

递归法

递归三部曲

  1. 确定递归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

因为我们要比较的是根节点的两个子树是否是相互翻转的,进而判断这个树是不是对称树,所以要比较的是两个树,参数自然也是左子树节点和右子树节点。

返回值自然是bool类型。

代码如下:

1
bool compare(TreeNode* left, TreeNode* right)
  1. 确定终止条件

要比较两个节点数值相不相同,首先要把两个节点为空的情况弄清楚!否则后面比较数值的时候就会操作空指针了。

节点为空的情况有:(注意我们比较的其实不是左孩子和右孩子,所以如下我称之为左节点右节点

  • 左节点为空,右节点不为空,不对称,return false
  • 左不为空,右为空,不对称 return false
  • 左右都为空,对称,返回true

此时已经排除掉了节点为空的情况,那么剩下的就是左右节点不为空:

  • 左右都不为空,比较节点数值,不相同就return false

此时左右节点不为空,且数值也不相同的情况我们也处理了。

代码如下:

1
2
3
4
if (left == NULL && right != NULL) return false;
else if (left != NULL && right == NULL) return false;
else if (left == NULL && right == NULL) return true;
else if (left->val != right->val) return false; // 注意这里我没有使用else

注意上面最后一种情况,我没有使用else,而是else if, 因为我们把以上情况都排除之后,剩下的就是 左右节点都不为空,且数值相同的情况。

  1. 确定单层递归的逻辑

此时才进入单层递归的逻辑,单层递归的逻辑就是处理 左右节点都不为空,且数值相同的情况。

  • 比较二叉树外侧是否对称:传入的是左节点的左孩子,右节点的右孩子。
  • 比较内侧是否对称,传入左节点的右孩子,右节点的左孩子。
  • 如果左右都对称就返回true ,有一侧不对称就返回false 。

代码如下:

1
2
3
4
bool outside = compare(left->left, right->right);   // 左子树:左、 右子树:右
bool inside = compare(left->right, right->left); // 左子树:右、 右子树:左
bool isSame = outside && inside; // 左子树:中、 右子树:中(逻辑处理)
return isSame;

如上代码中,我们可以看出使用的遍历方式,左子树左右中,右子树右左中,所以我把这个遍历顺序也称之为“后序遍历”(尽管不是严格的后序遍历)。

最后递归的C++整体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 compare(TreeNode* left, TreeNode* right) {
// 首先排除空节点的情况
if (left == NULL && right != NULL) return false;
else if (left != NULL && right == NULL) return false;
else if (left == NULL && right == NULL) return true;
// 排除了空节点,再排除数值不相同的情况
else if (left->val != right->val) return false;

// 此时就是:左右节点都不为空,且数值相同的情况
// 此时才做递归,做下一层的判断
bool outside = compare(left->left, right->right); // 左子树:左、 右子树:右
bool inside = compare(left->right, right->left); // 左子树:右、 右子树:左
bool isSame = outside && inside; // 左子树:中、 右子树:中 (逻辑处理)
return isSame;

}
bool isSymmetric(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true;
return compare(root->left, root->right);
}
};

我给出的代码并不简洁,但是把每一步判断的逻辑都清楚的描绘出来了。

如果上来就看网上各种简洁的代码,看起来真的很简单,但是很多逻辑都掩盖掉了,而题解可能也没有把掩盖掉的逻辑说清楚。

盲目的照着抄,结果就是:发现这是一道“简单题”,稀里糊涂的就过了,但是真正的每一步判断逻辑未必想到清楚。

当然我可以把如上代码整理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 compare(TreeNode* left, TreeNode* right) {
if (left == NULL && right != NULL) return false;
else if (left != NULL && right == NULL) return false;
else if (left == NULL && right == NULL) return true;
else if (left->val != right->val) return false;
else return compare(left->left, right->right) && compare(left->right, right->left);

}
bool isSymmetric(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true;
return compare(root->left, root->right);
}
};

这个代码就很简洁了,但隐藏了很多逻辑,条理不清晰,而且递归三部曲,在这里完全体现不出来。

所以建议大家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逻辑,每一步做什么。把题目所有情况想到位,相应的代码写出来之后,再去追求简洁代码的效果。

迭代法

这道题目我们也可以使用迭代法,但要注意,这里的迭代法可不是前中后序的迭代写法,因为本题的本质是判断两个树是否是相互翻转的,其实已经不是所谓二叉树遍历的前中后序的关系了。

这里我们可以使用队列来比较两个树(根节点的左右子树)是否相互翻转,(注意这不是层序遍历

使用队列

通过队列来判断根节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的内侧和外侧是否相等,如动画所示:

101.对称二叉树

如下的条件判断和递归的逻辑是一样的。

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 isSymmetric(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true;
queue<TreeNode*> que;
que.push(root->left); // 将左子树头结点加入队列
que.push(root->right); // 将右子树头结点加入队列

while (!que.empty()) { // 接下来就要判断这两个树是否相互翻转
TreeNode* leftNode = que.front(); que.pop();
TreeNode* rightNode = que.front(); que.pop();
if (!leftNode && !rightNode) { // 左节点为空、右节点为空,此时说明是对称的
continue;
}

// 左右一个节点不为空,或者都不为空但数值不相同,返回false
if ((!leftNode || !rightNode || (leftNode->val != rightNode->val))) {
return false;
}
que.push(leftNode->left); // 加入左节点左孩子
que.push(rightNode->right); // 加入右节点右孩子
que.push(leftNode->right); // 加入左节点右孩子
que.push(rightNode->left); // 加入右节点左孩子
}
return true;
}
};

使用栈

细心的话,其实可以发现,这个迭代法,其实是把左右两个子树要比较的元素顺序放进一个容器,然后成对成对的取出来进行比较,那么其实使用栈也是可以的。

只要把队列原封不动的改成栈就可以了,我下面也给出了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 isSymmetric(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true;
stack<TreeNode*> st; // 这里改成了栈
st.push(root->left);
st.push(root->right);
while (!st.empty()) {
TreeNode* leftNode = st.top(); st.pop();
TreeNode* rightNode = st.top(); st.pop();
if (!leftNode && !rightNode) {
continue;
}
if ((!leftNode || !rightNode || (leftNode->val != rightNode->val))) {
return false;
}
st.push(leftNode->left);
st.push(rightNode->right);
st.push(leftNode->right);
st.push(rightNode->left);
}
return true;
}
};

总结

这次我们又深度剖析了一道二叉树的“简单题”,大家会发现,真正的把题目搞清楚其实并不简单,leetcodeaccept了和真正掌握了还是有距离的。

我们介绍了递归法和迭代法,递归依然通过递归三部曲来解决了这道题目,如果只看精简的代码根本看不出来递归三部曲是如何解题的。

在迭代法中我们使用了队列,需要注意的是这不是层序遍历,而且仅仅通过一个容器来成对的存放我们要比较的元素,知道这一本质之后就发现,用队列,用栈,甚至用数组,都是可以的。

如果已经做过这道题目的同学,读完文章可以再去看看这道题目,思考一下,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100. 相同的树

题意描述:

给你两棵二叉树的根节点 pq ,编写一个函数来检验这两棵树是否相同。

如果两个树在结构上相同,并且节点具有相同的值,则认为它们是相同的。

示例 1:

img

1
2
输入:p = [1,2,3], q = [1,2,3]
输出:true

示例 2:

img

1
2
输入:p = [1,2], q = [1,null,2]
输出:false

示例 3:

img

1
2
输入:p = [1,2,1], q = [1,1,2]
输出:false

提示:

  • 两棵树上的节点数目都在范围 [0, 100]
  • -104 <= Node.val <= 104

思路:

上一题稍加修改即可

AC代码:

递归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 Definition for a binary tree node.
* struct TreeNode {
* int val;
* TreeNode *left;
* TreeNode *right;
* TreeNode() : val(0), left(nullptr), right(nullptr) {}
* TreeNode(int x) : val(x), left(nullptr), right(nullptr) {}
* TreeNode(int x, TreeNode *left, TreeNode *right) : val(x), left(left), right(right) {}
* };
*/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 isSameTree(TreeNode* p, TreeNode* q) {
if(p == NULL && q == NULL) return true;
else if(p == NULL && q != NULL) return false;
else if(p != NULL && q == NULL) return false;
else if(p -> val != q -> val ) return false;

return isSameTree(p -> left , q-> left) && isSameTree(p -> right , q -> right);
}
};

迭代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 isSameTree(TreeNode* p, TreeNode* q) {
if(p == NULL && q == NULL) return true;
queue<TreeNode*> que;
que.push(p);
que.push(q);

while(!que.empty()){
TreeNode* leftNode = que.front();
que.pop();
TreeNode* rightNode = que.front();
que.pop();
if(!leftNode && !rightNode) continue;
if(!leftNode || !rightNode || (leftNode -> val != rightNode -> val)) return false;

que.push(leftNode -> left);
que.push(rightNode -> left);
que.push(leftNode -> right);
que.push(rightNode -> right);
}
return true;
}
};

572.另一棵树的子树

题意描述:

给你两棵二叉树 rootsubRoot 。检验 root 中是否包含和 subRoot 具有相同结构和节点值的子树。如果存在,返回 true ;否则,返回 false

二叉树 tree 的一棵子树包括 tree 的某个节点和这个节点的所有后代节点。tree 也可以看做它自身的一棵子树。

示例 1:

img

1
2
输入:root = [3,4,5,1,2], subRoot = [4,1,2]
输出:true

示例 2:

img

1
2
输入:root = [3,4,5,1,2,null,null,null,null,0], subRoot = [4,1,2]
输出:false

提示:

  • root 树上的节点数量范围是 [1, 2000]
  • subRoot 树上的节点数量范围是 [1, 1000]
  • -104 <= root.val <= 104
  • -104 <= subRoot.val <= 104

思路:

多了一层逻辑判断,subRootroot的子树包含三种情况:

  1. root == subRoot
  2. root -> left == subRoot
  3. root -> right == subRoot

其中的相等可以用上一道题的两树相等isSameTree函数来判断,外加一个dfs函数调用自身来判断这三种情况.

AC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lass Solution{
public:
bool check(TreeNode* p , TreeNode* q){
if(!p && !q) return true; //p、q都为空
if((p && !q) || (!p && q) || (p -> val != q -> val)) return false;

return check(p-> left , q -> left) && check(p -> right , q-> right);
}

bool dfs(TreeNode* o , TreeNode* t){
if(!o) return false; //root空直接返回
//注意下面是dfs(o -> left , t)而不是check(),调用自身这层逻辑不要写错
return check(o , t) || dfs(o -> left , t) || dfs(o -> right , t);
}
bool isSubtree(TreeNode* root , TreeNode* subRoot){
return dfs(root , subRoot);
}
};

559.n叉树的最大深度

题意描述:

给定一个 N 叉树,找到其最大深度。

最大深度是指从根节点到最远叶子节点的最长路径上的节点总数。

N 叉树输入按层序遍历序列化表示,每组子节点由空值分隔(请参见示例)。

示例 1:

img

1
2
输入:root = [1,null,3,2,4,null,5,6]
输出:3

示例 2:

img

1
2
输入:root = [1,null,2,3,4,5,null,null,6,7,null,8,null,9,10,null,null,11,null,12,null,13,null,null,14]
输出:5

思路:

n叉树的层序遍历 + 二叉树的最大深度 糅合版

AC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递归法
c++代码: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maxDepth(Node* root) {
if (root == 0) return 0;
int depth = 0;
for (int i = 0; i < root->children.size(); i++) {
depth = max (depth, maxDepth(root->children[i]));
}
return depth + 1;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迭代法
依然是层序遍历,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maxDepth(Node* root) {
queue<Node*> que;
if (root != NULL) que.push(root);
int depth = 0;
while (!que.empty()) {
int size = que.size();
depth++; // 记录深度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Node* node = que.front();
que.pop();
for (int j = 0; j < node->children.size(); j++) {
if (node->children[j]) que.push(node->children[j]);
}
}
}
return depth;
}
};

222.完全二叉树的节点个数

题意描述:

给你一棵 完全二叉树 的根节点 root ,求出该树的节点个数。

完全二叉树 的定义如下:在完全二叉树中,除了最底层节点可能没填满外,其余每层节点数都达到最大值,并且最下面一层的节点都集中在该层最左边的若干位置。若最底层为第 h 层,则该层包含 1~ 2h 个节点。

示例 1:

img

1
2
输入:root = [1,2,3,4,5,6]
输出:6

示例 2:

1
2
输入:root = []
输出:0

示例 3:

1
2
输入:root = [1]
输出:1

提示:

  • 树中节点的数目范围是[0, 5 * 104]
  • 0 <= Node.val <= 5 * 104
  • 题目数据保证输入的树是 完全二叉树

进阶:遍历树来统计节点是一种时间复杂度为 O(n) 的简单解决方案。你可以设计一个更快的算法吗?

思路:

普通二叉树

首先按照普通二叉树的逻辑来求。

这道题目的递归法和求二叉树的深度写法类似,递归遍历的顺序依然是后序(左右中)。

而迭代法,层序遍历模板稍稍修改一下,记录遍历的节点数量就可以了。

递归

  1. 确定递归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参数就是传入树的根节点,返回就返回以该节点为根节点二叉树的节点数量,所以返回值为int类型。

代码如下:

1
int getNodesNum(TreeNode* cur) {
  1. 确定终止条件:如果为空节点的话,就返回0,表示节点数为0。

代码如下:

1
if (cur == NULL) return 0;
  1. 确定单层递归的逻辑:先求它的左子树的节点数量,再求右子树的节点数量,最后取总和再加一 (加1是因为算上当前中间节点)就是目前节点为根节点的节点数量。

代码如下:

1
2
3
4
int leftNum = getNodesNum(cur->left);      // 左
int rightNum = getNodesNum(cur->right); // 右
int treeNum = leftNum + rightNum + 1; // 中
return treeNum;

所以整体C++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版本一
class Solution {
private:
int getNodesNum(TreeNode* cur) {
if (cur == NULL) return 0;
int leftNum = getNodesNum(cur->left); // 左
int rightNum = getNodesNum(cur->right); // 右
int treeNum = leftNum + rightNum + 1; // 中
return treeNum;
}
public:
int countNodes(TreeNode* root) {
return getNodesNum(root);
}
};

代码精简之后C++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 版本二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countNodes(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0;
return 1 + countNodes(root->left) + countNodes(root->right);
}
};
  • 时间复杂度:O(n)
  • 空间复杂度:O(log n),算上了递归系统栈占用的空间

网上基本都是这个精简的代码版本,其实不建议大家照着这个来写,代码确实精简,但隐藏了一些内容,连遍历的顺序都看不出来,所以初学者建议学习版本一的代码,稳稳的打基础

迭代

只要对层序模板少做改动,加一个变量result,统计节点数量就可以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countNodes(TreeNode* root) {
queue<TreeNode*> que;
if (root != NULL) que.push(root);
int result = 0;
while (!que.empty()) {
int size = que.size();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TreeNode* node = que.front();
que.pop();
result++; // 记录节点数量
if (node->left) que.push(node->left);
if (node->right) que.push(node->right);
}
}
return result;
}
};
  • 时间复杂度:O(n)
  • 空间复杂度:O(n)

完全二叉树

以上方法都是按照普通二叉树来做的。在完全二叉树中,除了最底层节点可能没填满外,其余每层节点数都达到最大值,并且最下面一层的节点都集中在该层最左边的若干位置。若最底层为第 h 层,则该层包含 1~ 2^(h-1) 个节点。

大家要自己看完全二叉树的定义,很多同学对完全二叉树其实不是真正的懂了。

我来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如题:

img

完全二叉树只有两种情况,情况一:就是满二叉树,情况二:最后一层叶子节点没有满。

对于情况一,可以直接用 2^树深度 - 1 来计算,注意这里根节点深度为1。

对于情况二,分别递归左孩子,和右孩子,递归到某一深度一定会有左孩子或者右孩子为满二叉树,然后依然可以按照情况1来计算。

完全二叉树(一)如图: 222.完全二叉树的节点个数

完全二叉树(二)如图: 222.完全二叉树的节点个数1

可以看出如果整个树不是满二叉树,就递归其左右孩子,直到遇到满二叉树为止,用公式计算这个子树(满二叉树)的节点数量。

这里关键在于如何去判断一个左子树或者右子树是不是满二叉树呢?

在完全二叉树中,如果递归向左遍历的深度等于递归向右遍历的深度,那说明就是满二叉树。如图:

img

在完全二叉树中,如果递归向左遍历的深度不等于递归向右遍历的深度,则说明不是满二叉树,如图:

img

那有录友说了,这种情况,递归向左遍历的深度等于递归向右遍历的深度,但也不是满二叉树,如题:

img

如果这么想,大家就是对 完全二叉树理解有误区了,以上这棵二叉树,它根本就不是一个完全二叉树

判断其子树是不是满二叉树,如果是则利用公式计算这个子树(满二叉树)的节点数量,如果不是则继续递归,那么 在递归三部曲中,第二步:终止条件的写法应该是这样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if (root == nullptr) return 0; 
// 开始根据左深度和右深度是否相同来判断该子树是不是满二叉树
TreeNode* left = root->left;
TreeNode* right = root->right;
int leftDepth = 0, rightDepth = 0; // 这里初始为0是有目的的,为了下面求指数方便
while (left) { // 求左子树深度
left = left->left;
leftDepth++;
}
while (right) { // 求右子树深度
right = right->right;
rightDepth++;
}
if (leftDepth == rightDepth) {
return (2 << leftDepth) - 1; // 注意(2<<1) 相当于2^2,返回满足满二叉树的子树节点数量
}

递归三部曲,第三部,单层递归的逻辑:(可以看出使用后序遍历)

1
2
3
4
int leftTreeNum = countNodes(root->left);       // 左
int rightTreeNum = countNodes(root->right); // 右
int result = leftTreeNum + rightTreeNum + 1; // 中
return result;

该部分精简之后代码为:

1
return countNodes(root->left) + countNodes(root->right) + 1; 

最后整体C++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countNodes(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ptr) return 0;
TreeNode* left = root->left;
TreeNode* right = root->right;
int leftDepth = 0, rightDepth = 0; // 这里初始为0是有目的的,为了下面求指数方便
while (left) { // 求左子树深度
left = left->left;
leftDepth++;
}
while (right) { // 求右子树深度
right = right->right;
rightDepth++;
}
if (leftDepth == rightDepth) {
return (2 << leftDepth) - 1; // 注意(2<<1) 相当于2^2,所以leftDepth初始为0
}
return countNodes(root->left) + countNodes(root->right) + 1;
}
};
  • 时间复杂度:O(log n × log n)
  • 空间复杂度:O(log n)

110.平衡二叉树

题意描述:

给定一个二叉树,判断它是否是平衡二叉树

示例 1:

img

1
2
输入:root = [3,9,20,null,null,15,7]
输出:true

示例 2:

img

1
2
输入:root = [1,2,2,3,3,null,null,4,4]
输出:false

示例 3:

1
2
输入:root = []
输出:true

提示:

  • 树中的节点数在范围 [0, 5000]
  • -104 <= Node.val <= 104

思路:

咋眼一看这道题目和104.二叉树的最大深度 (opens new window)很像,其实有很大区别。

这里强调一波概念:

  • 二叉树节点的深度:指从根节点到该节点的最长简单路径边的条数。
  • 二叉树节点的高度:指从该节点到叶子节点的最长简单路径边的条数。

leetcode中强调的深度和高度很明显是按照节点来计算的,如图:

110.平衡二叉树2

关于根节点的深度究竟是1 还是 0,不同的地方有不一样的标准,leetcode的题目中都是以节点为一度,即根节点深度是1。但维基百科上定义用边为一度,即根节点的深度是0,我们暂时以leetcode为准(毕竟要在这上面刷题)。

因为求深度可以从上到下去查 所以需要前序遍历(中左右),而高度只能从下到上去查,所以只能后序遍历(左右中)

有的同学一定疑惑,为什么104.二叉树的最大深度 (opens new window)中求的是二叉树的最大深度,也用的是后序遍历。

那是因为代码的逻辑其实是求的根节点的高度,而根节点的高度就是这棵树的最大深度,所以才可以使用后序遍历。

104.二叉树的最大深度 (opens new window)中,如果真正求取二叉树的最大深度,代码应该写成如下:(前序遍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result;
void getDepth(TreeNode* node, int depth) {
result = depth > result ? depth : result; // 中
//result = max(depth , result);

if (node->left == NULL && node->right == NULL) return ;

if (node->left) { // 左
depth++; // 深度+1
getDepth(node->left, depth);
depth--; // 回溯,深度-1
}
if (node->right) { // 右
depth++; // 深度+1
getDepth(node->right, depth);
depth--; // 回溯,深度-1
}
return ;
}
int maxDepth(TreeNode* root) {
result = 0;
if (root == NULL) return result;
getDepth(root, 1);
return result;
}
};

可以看出使用了前序(中左右)的遍历顺序,这才是真正求深度的逻辑!

注意以上代码是为了把细节体现出来,简化一下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result;
void getDepth(TreeNode* node, int depth) {
result = depth > result ? depth : result; // 中
if (node->left == NULL && node->right == NULL) return ;
if (node->left) { // 左
getDepth(node->left, depth + 1);
}
if (node->right) { // 右
getDepth(node->right, depth + 1);
}
return ;
}
int maxDepth(TreeNode* root) {
result = 0;
if (root == 0) return result;
getDepth(root, 1);
return result;
}
};

本题思路:递归

此时大家应该明白了既然要求比较高度,必然是要后序遍历。

递归三步曲分析:

  1. 明确递归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

参数:当前传入节点。 返回值:以当前传入节点为根节点的树的高度。

那么如何标记左右子树是否差值大于1呢?

如果当前传入节点为根节点的二叉树已经不是二叉平衡树了,还返回高度的话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如果已经不是二叉平衡树了,可以返回-1来标记已经不符合平衡树的规则了。

代码如下:

1
2
// -1 表示已经不是平衡二叉树了,否则返回值是以该节点为根节点树的高度
int getHeight(TreeNode* node)
  1. 明确终止条件

递归的过程中依然是遇到空节点了为终止,返回0,表示当前节点为根节点的树高度为0

代码如下:

1
2
3
if (node == NULL) {
return 0;
}
  1. 明确单层递归的逻辑

如何判断以当前传入节点为根节点的二叉树是否是平衡二叉树呢?当然是其左子树高度和其右子树高度的差值。

分别求出其左右子树的高度,然后如果差值小于等于1,则返回当前二叉树的高度;否则返回-1,表示已经不是二叉平衡树了。

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int leftHeight = getHeight(node->left); // 左
if (leftHeight == -1) return -1;
int rightHeight = getHeight(node->right); // 右
if (rightHeight == -1) return -1;

int result;
if (abs(leftHeight - rightHeight) > 1) { // 中
result = -1;
} else {
result = 1 + max(leftHeight, rightHeight); // 以当前节点为根节点的树的最大高度
}

return result;

代码精简之后如下:

1
2
3
4
5
int leftHeight = getHeight(node->left);
if (leftHeight == -1) return -1;
int rightHeight = getHeight(node->right);
if (rightHeight == -1) return -1;
return abs(leftHeight - rightHeight) > 1 ? -1 : 1 + max(leftHeight, rightHeight);

此时递归的函数就已经写出来了,这个递归的函数传入节点指针,返回以该节点为根节点的二叉树的高度,如果不是二叉平衡树,则返回-1。

getHeight整体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int getHeight(TreeNode* node) {
if (node == NULL) {
return 0;
}
int leftHeight = getHeight(node->left);
if (leftHeight == -1) return -1;
int rightHeight = getHeight(node->right);
if (rightHeight == -1) return -1;
return abs(leftHeight - rightHeight) > 1 ? -1 : 1 + max(leftHeight, rightHeight);
}

最后本题整体递归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class Solution {
public:
// 返回以该节点为根节点的二叉树的高度,如果不是平衡二叉树了则返回-1
int getHeight(TreeNode* node) {
if (node == NULL) {
return 0;
}
int leftHeight = getHeight(node->left);
if (leftHeight == -1) return -1;
int rightHeight = getHeight(node->right);
if (rightHeight == -1) return -1;
return abs(leftHeight - rightHeight) > 1 ? -1 : 1 + max(leftHeight, rightHeight);
}
bool isBalanced(TreeNode* root) {
return getHeight(root) == -1 ? false : true;
}
};

迭代法

104.二叉树的最大深度 (opens new window)中我们可以使用层序遍历来求深度,但是就不能直接用层序遍历来求高度了,这就体现出求高度和求深度的不同。

本题的迭代方式可以先定义一个函数,专门用来求高度。

这个函数通过栈模拟的后序遍历找每一个节点的高度(其实是通过求传入节点为根节点的最大深度来求的高度)

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cur节点的最大深度,就是cur的高度
int getDepth(TreeNode* cur) {
stack<TreeNode*> st;
if (cur != NULL) st.push(cur);
int depth = 0; // 记录深度
int result = 0;
while (!st.empty()) {
TreeNode* node = st.top();
if (node != NULL) {
st.pop();
st.push(node); // 中
st.push(NULL);
depth++;
if (node->right) st.push(node->right); // 右
if (node->left) st.push(node->left); // 左

} else {
st.pop();
node = st.top();
st.pop();
depth--;
}
result = result > depth ? result : depth;
}
return result;
}

然后再用栈来模拟后序遍历,遍历每一个节点的时候,再去判断左右孩子的高度是否符合,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ool isBalanced(TreeNode* root) {
stack<TreeNode*> st;
if (root == NULL) return true;
st.push(root);
while (!st.empty()) {
TreeNode* node = st.top(); // 中
st.pop();
if (abs(getDepth(node->left) - getDepth(node->right)) > 1) { // 判断左右孩子高度是否符合
return false;
}
if (node->right) st.push(node->right); // 右(空节点不入栈)
if (node->left) st.push(node->left); // 左(空节点不入栈)
}
return true;
}

整体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class Solution {
private:
int getDepth(TreeNode* cur) {
stack<TreeNode*> st;
if (cur != NULL) st.push(cur);
int depth = 0; // 记录深度
int result = 0;
while (!st.empty()) {
TreeNode* node = st.top();
if (node != NULL) {
st.pop();
st.push(node); // 中
st.push(NULL);
depth++;
if (node->right) st.push(node->right); // 右
if (node->left) st.push(node->left); // 左

} else {
st.pop();
node = st.top();
st.pop();
depth--;
}
result = result > depth ? result : depth;
}
return result;
}

public:
bool isBalanced(TreeNode* root) {
stack<TreeNode*> st;
if (root == NULL) return true;
st.push(root);
while (!st.empty()) {
TreeNode* node = st.top(); // 中
st.pop();
if (abs(getDepth(node->left) - getDepth(node->right)) > 1) {
return false;
}
if (node->right) st.push(node->right); // 右(空节点不入栈)
if (node->left) st.push(node->left); // 左(空节点不入栈)
}
return true;
}
};

当然此题用迭代法,其实效率很低,因为没有很好的模拟回溯的过程,所以迭代法有很多重复的计算。

虽然理论上所有的递归都可以用迭代来实现,但是有的场景难度可能比较大。

例如:都知道回溯法其实就是递归,但是很少人用迭代的方式去实现回溯算法!

因为对于回溯算法已经是非常复杂的递归了,如果再用迭代的话,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效率也并不一定高。

总结

通过本题可以了解求二叉树深度高度的差异,求深度适合用前序遍历,而求高度适合用后序遍历。

本题迭代法其实有点复杂,大家可以有一个思路,也不一定说非要写出来。

但是递归方式是一定要掌握的!


257. 二叉树的所有路径

题意描述:

给你一个二叉树的根节点 root ,按 任意顺序 ,返回所有从根节点到叶子节点的路径。

示例 1:

img

1
2
输入:root = [1,2,3,null,5]
输出:["1->2->5","1->3"]

示例 2:

1
2
输入:root = [1]
输出:["1"]

提示:

  • 树中节点的数目在范围 [1, 100]
  • -100 <= Node.val <= 100

思路:

这道题目要求从根节点到叶子的路径,所以需要前序遍历,这样才方便让父节点指向孩子节点,找到对应的路径

在这道题目中将第一次涉及到回溯,因为我们要把路径记录下来,需要回溯来回退一个路径再进入另一个路径。

前序遍历以及回溯的过程如图:

257.二叉树的所有路径

我们先使用递归的方式,来做前序遍历。要知道递归和回溯就是一家的,本题也需要回溯。

递归

  1. 递归函数参数以及返回值

要传入根节点,记录每一条路径的path,和存放结果集的result,这里递归不需要返回值,代码如下:

1
void traversal(TreeNode* cur, vector<int>& path, vector<string>& result)
  1. 确定递归终止条件

在写递归的时候都习惯了这么写:

1
2
3
if (cur == NULL) {
终止处理逻辑
}

但是本题的终止条件这样写会很麻烦,因为本题要找到叶子节点,就开始结束的处理逻辑了(把路径放进result里)。

那么什么时候算是找到了叶子节点? 是当 cur不为空,其左右孩子都为空的时候,就找到叶子节点。

所以本题的终止条件是:

1
2
3
if (cur->left == NULL && cur->right == NULL) {
终止处理逻辑
}

为什么没有判断cur是否为空呢,因为下面的逻辑可以控制空节点不入循环。

再来看一下终止处理的逻辑。

这里使用vector 结构path来记录路径,所以要把vector 结构的path转为string格式,再把这个string 放进 result里。

那么为什么使用了vector 结构来记录路径呢? 因为在下面处理单层递归逻辑的时候,要做回溯,使用vector方便来做回溯。

可能有的同学问了,我看有些人的代码也没有回溯啊。

其实是有回溯的,只不过隐藏在函数调用时的参数赋值里,下文我还会提到。

这里我们先使用vector结构的path容器来记录路径,那么终止处理逻辑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if (cur->left == NULL && cur->right == NULL) { // 遇到叶子节点
string sPath;
for (int i = 0; i < path.size() - 1; i++) { // 将path里记录的路径转为string格式
sPath += to_string(path[i]);
sPath += "->";
}
sPath += to_string(path[path.size() - 1]); // 记录最后一个节点(叶子节点)
result.push_back(sPath); // 收集一个路径
return;
}
  1. 确定单层递归逻辑

因为是前序遍历,需要先处理中间节点,中间节点就是我们要记录路径上的节点,先放进path中。

1
path.push_back(cur->val);

然后是递归和回溯的过程,上面说过没有判断cur是否为空,那么在这里递归的时候,如果为空就不进行下一层递归了。

所以递归前要加上判断语句,下面要递归的节点是否为空,如下

1
2
3
4
5
6
if (cur->left) {
traversal(cur->left, path, result);
}
if (cur->right) {
traversal(cur->right, path, result);
}

此时还没完,递归完,要做回溯啊,因为path 不能一直加入节点,它还要删节点,然后才能加入新的节点。

那么回溯要怎么回溯呢,一些同学会这么写,如下:

1
2
3
4
5
6
7
if (cur->left) {
traversal(cur->left, path, result);
}
if (cur->right) {
traversal(cur->right, path, result);
}
path.pop_back();

这个回溯就有很大的问题,我们知道,回溯和递归是一一对应的,有一个递归,就要有一个回溯,这么写的话相当于把递归和回溯拆开了, 一个在花括号里,一个在花括号外。

所以回溯要和递归永远在一起,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你在花括号里,而我在花括号外!

那么代码应该这么写:

1
2
3
4
5
6
7
8
if (cur->left) {
traversal(cur->left, path, result);
path.pop_back(); // 回溯
}
if (cur->right) {
traversal(cur->right, path, result);
path.pop_back(); // 回溯
}

那么本题整体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 版本一
class Solution {
private:

void traversal(TreeNode* cur, vector<int>& path, vector<string>& result) {
path.push_back(cur->val); // 中,中为什么写在这里,因为最后一个节点也要加入到path中
// 这才到了叶子节点
if (cur->left == NULL && cur->right == NULL) {
string sPath;
for (int i = 0; i < path.size() - 1; i++) {
sPath += to_string(path[i]);
sPath += "->";
}
sPath += to_string(path[path.size() - 1]);//这里如果写到循环里会多一个"->",所以要单独写。
result.push_back(sPath);
return;
}
if (cur->left) { // 左
traversal(cur->left, path, result);
path.pop_back(); // 回溯
}
if (cur->right) { // 右
traversal(cur->right, path, result);
path.pop_back(); // 回溯
}
}

public:
vector<string> binaryTreePaths(TreeNode* root) {
vector<string> result;
vector<int> path;
if (root == NULL) return result;
traversal(root, path, result);
return result;
}
};

如上的C++代码充分体现了回溯。

那么如上代码可以精简成如下代码:(主要直接把intstring,直接定义string path不用多定义pathspat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class Solution {
private:

void traversal(TreeNode* cur, string path, vector<string>& result) {
path += to_string(cur->val); // 中
if (cur->left == NULL && cur->right == NULL) {
result.push_back(path);
return;
}
if (cur->left) traversal(cur->left, path + "->", result); // 左
if (cur->right) traversal(cur->right, path + "->", result); // 右
}

public:
vector<string> binaryTreePaths(TreeNode* root) {
vector<string> result;
string path;
if (root == NULL) return result;
traversal(root, path, result);
return result;

}
};

如上代码精简了不少,也隐藏了不少东西。

注意在函数定义的时候void traversal(TreeNode* cur, string path, vector<string>& result) ,定义的是string path,每次都是复制赋值,不用使用引用,否则就无法做到回溯的效果。(这里涉及到C++语法知识)

那么在如上代码中,貌似没有看到回溯的逻辑,其实不然,回溯就隐藏在traversal(cur->left, path + "->", result);中的 path + "->" 每次函数调用完,path依然是没有加上”->” 的,这就是回溯了。

为了把这份精简代码的回溯过程展现出来,大家可以试一试把:

1
if (cur->left) traversal(cur->left, path + "->", result); // 左  回溯就隐藏在这里

改成如下代码:

1
2
path += "->";
traversal(cur->left, path, result); // 左

即:

1
2
3
4
5
6
7
8
if (cur->left) {
path += "->";
traversal(cur->left, path, result); // 左
}
if (cur->right) {
path += "->";
traversal(cur->right, path, result); // 右
}

此时就没有回溯了,这个代码就是通过不了的了。

如果想把回溯加上,就要 在上面代码的基础上,加上回溯,就可以AC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if (cur->left) {
path += "->";
traversal(cur->left, path, result); // 左
path.pop_back(); // 回溯 '>'
path.pop_back(); // 回溯 '-'
}
if (cur->right) {
path += "->";
traversal(cur->right, path, result); // 右
path.pop_back(); // 回溯 '>'
path.pop_back(); // 回溯 '-'
}

整体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版本二
class Solution {
private:
void traversal(TreeNode* cur, string path, vector<string>& result) {
path += to_string(cur->val); // 中,中为什么写在这里,因为最后一个节点也要加入到path中
if (cur->left == NULL && cur->right == NULL) {
result.push_back(path);
return;
}
if (cur->left) {
path += "->";
traversal(cur->left, path, result); // 左
path.pop_back(); // 回溯 '>'
path.pop_back(); // 回溯 '-'
}
if (cur->right) {
path += "->";
traversal(cur->right, path, result); // 右
path.pop_back(); // 回溯'>'
path.pop_back(); // 回溯 '-'
}
}

public:
vector<string> binaryTreePaths(TreeNode* root) {
vector<string> result;
string path;
if (root == NULL) return result;
traversal(root, path, result);
return result;

}
};

大家应该可以感受出来,如果把 path + "->"作为函数参数就是可以的,因为并没有改变path的数值,执行完递归函数之后,path依然是之前的数值(相当于回溯了)

综合以上,第二种递归的代码虽然精简但把很多重要的点隐藏在了代码细节里,第一种递归写法虽然代码多一些,但是把每一个逻辑处理都完整的展现出来了。

拓展

这里讲解本题解的写法逻辑以及一些更具体的细节,下面的讲解中,涉及到C++语法特性.

如果是C++的录友,建议本题独立刷过两遍,再看下面的讲解,同样避免越看越晕,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在第二版本的代码中,其实仅仅是回溯了 -> 部分(调用两次pop_back,一个pop> 一次pop-),大家应该疑惑那么 path += to_string(cur->val); 这一步为什么没有回溯呢? 一条路径能持续加节点不做回溯吗?

其实关键还在于参数使用的是 string path,这里并没有加上引用& ,即本层递归中,path + 该节点数值,但该层递归结束,上一层path的数值并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如图所示:

img

节点4 的path,在遍历到节点3,path+3,遍历节点3的递归结束之后,返回节点4(回溯的过程),path并不会把3加上。

所以这是参数中,不带引用,不做地址拷贝,只做内容拷贝的效果。(这里涉及到C++引用方面的知识)

在第一个版本中,函数参数我就使用了引用,即 vector<int>& path ,这是会拷贝地址的,所以本层递归逻辑如果有path.push_back(cur->val); 就一定要有对应的 path.pop_back()

那有同学可能想,为什么不去定义一个 string& path 这样的函数参数呢,然后也可能在递归函数中展现回溯的过程,但关键在于,path += to_string(cur->val); 每次是加上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如果是个位数,那好说,就调用一次path.pop_back(),但如果是 十位数,百位数,千位数呢? 百位数就要调用三次path.pop_back(),才能实现对应的回溯操作,这样代码实现就太冗余了。

所以,第一个代码版本中,我才使用 vector 类型的path,这样方便给大家演示代码中回溯的操作。 vector类型的path,不管 每次路径收集的数字是几位数,总之一定是int,所以就一次pop_back就可以。

迭代

至于非递归的方式,我们可以依然可以使用前序遍历的迭代方式来模拟遍历路径的过程.

这里除了模拟递归需要一个栈,同时还需要一个栈来存放对应的遍历路径。

C++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ector<string> binaryTreePaths(TreeNode* root) {
stack<TreeNode*> treeSt;// 保存树的遍历节点
stack<string> pathSt; // 保存遍历路径的节点
vector<string> result; // 保存最终路径集合
if (root == NULL) return result;
treeSt.push(root);
pathSt.push(to_string(root->val));
while (!treeSt.empty()) {
TreeNode* node = treeSt.top(); treeSt.pop(); // 取出节点 中
string path = pathSt.top();pathSt.pop(); // 取出该节点对应的路径
if (node->left == NULL && node->right == NULL) { // 遇到叶子节点
result.push_back(path);
}
if (node->right) { // 右
treeSt.push(node->right);
pathSt.push(path + "->" + to_string(node->right->val));
}
if (node->left) { // 左
treeSt.push(node->left);
pathSt.push(path + "->" + to_string(node->left->val));
}
}
return result;
}
};

当然,使用java的同学,可以直接定义一个成员变量为object的栈Stack<Object> stack = new Stack<>();,这样就不用定义两个栈了,都放到一个栈里就可以了。

总结

本文我们开始初步涉及到了回溯,很多同学过了这道题目,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其实使用了回溯,回溯和递归都是相伴相生的。

我在第一版递归代码中,把递归与回溯的细节都充分的展现了出来,大家可以自己感受一下。

第二版递归代码对于初学者其实非常不友好,代码看上去简单,但是隐藏细节于无形。

最后我依然给出了迭代法。

对于本题充分了解递归与回溯的过程之后,有精力的同学可以再去实现迭代法。



6.17-对称二叉树
https://bing.7dragonpig.cn/posts/3b45786b/
作者
七龙猪
发布于
2024年6月17日
许可协议